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是指按照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标准确定雷电防护装置满足标准而进行的检查、测量及信息综合分析处理全过程。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质量关系到雷电防护装置能否正常、有效运行。因此基于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性质和特点,在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1.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相关质量概念
1.1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特点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情况复杂,雷电防护装置( 包括防静电装置) 安装敷设情况复杂,各类建( 构) 筑物、设备、设施均需要采取防雷措施; 检测类型复杂,分为检测、综合检测、年度检测、新建验收检测等,其中又包含一些特殊检测项目类型,如施工阶段跟踪检测和单项检测等,各种类型的检测内容、方法及标准要求不同。
1.2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质量
参照规范相关术语和定义,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质量可解释为相关各方对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实施过程和检测报告提出的要求,是对检测实施过程和产品的质量控制。检测实施过程质量是指防雷装置检测符合现行相关法规、技术标准规范保证程度或适用时,以科学合理性衡量;防雷装置检测产品即其检测报告,是检测实施过程的结果,防雷装置检测质量在检测报告中体现。检测报告质量是指满足防雷装置检测报告编制相关规定或要求的程度。
2.检测全过程的四个环节及质量控制要点
2.1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全过程
一项完整的检测过程涉及到需要质量控制的环节,除检查、测量环节和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环节外,还应有现场检测前的检测方案制定环节和报告编制及审核环节,构成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全过程。
2.2检测质量控制采用要点控制方法
对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全过程中各环节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质量控制的具体内容,各环节采用相应的要点进行控制,可使质量控制精准和高效。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质量要点控制方法示意图如图 2 所示。
2.3制定检测方案
通常制定的检测方案应有检测单位基本信息、检测范围 ( 包括各单体建 (构) 筑 物防雷分类) 、各单体建(构) 筑物应检的检测项目、采用的技术标准规范和主要使用的检测仪器设备等。
2.4现场检查、测试
检测技术人员到项目现场按照检测流程对雷电防护装置的检查和测试要素进行信息、数据采集和记录作业,包括两部分,一是检测要素,是指完成雷电防护装置检测项目评价,需要采集的数据、状况等必要因素。二是检查并登记要素,即检测项目必要的,无需器测的信息资料,通过观察后即能得到结果,例如材料、形状、锈蚀、防腐措施、导体连接状况、通用型号( SPD 应包括主要技术参数) 等。
2.5信息、数据分析处理
检测技术人员对现场检查和测试的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再进行分项评价和判定,得出综合结论,需要时可提出建议。
2.6检测报告编制及审核
检测报告通常由各检测机构参考相关规范自行制定样式,也有省区和行业内统一的样式。检测报告样式体现检测技术方法和技术流程,其内容要有检测全过程,包括检测方案在内的重要和主要的信息。
3.质量控制要点
3.1被检单位基本信息记录完整、准确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活动相关的主要和重要信息,包括项目名称、地点、项目业主单位名称、检测范围、检测项目、检测时间等。
3.2约定的检测范围内建( 构) 筑物无遗漏
安装有防雷装置和需要采取防雷、防静电措施的建( 构) 筑物、设备、设施等,应当进行防雷、防静电检测,不得漏检。
3.3防雷分类、分区正确
防雷类别划分通常是必检项目,因其是根据检测对象重要性、使用性质、位置等环境情况及发生雷电灾害的风险和后果进行研判,其划分正确与否,可以反映出检测对象真实性。通常按照四种情况进行防雷分类、分区:
(1)每个单体建( 构) 筑物依据规范相关条款,科学合理划分 一、二、三 类 防 雷 建 ( 构) 筑 物;
(2)有些检测对象是动态分类或不分类仅分区,例如光伏发电场动态分类,风力发电机组不分类仅分区;
(3)依据规范第 7.3 条规定,后续定期检测,可不必分类、分区,非检测,需要满足该条款所述条件;
(4)需要直击雷防护的露天货场和堆场,属于特例,不分类。
3.4检测依据( 引用) 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有效、适用
采用的规范、标准才列入,未引用和采纳其中条款或标准值的标准、规范不要列入。要求在检测时依据或采用的相关标准、规范应当在有效期内并且适当。
3.5检测采用的技术方法合理、得当
测试技术方法满足测试条件,检测的数据能够表征雷电防护装置性能。
3.6使用的主检仪器完好并在鉴定有效期内
检测仪器有效性是指通过具有相应检定资质的检定机构的检定或校准,检测时仪器设备处于检定或校准有效期内。
3.7应检的检测项目及部位无遗漏
应检项目是指为完整、准确评判综合防雷、防静电系统性能,需要检测的必要项目。一般按照规范规定的八个检测项目实行,其中防雷分类、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电位连接、电涌保护器等为主要检测项目。应检部位是指设备、设施需要采取防雷或防静电措施部位,包括检测对象安装有防雷装置或存在大尺寸金属物、设备保护接地、法兰跨接等需要进行等电位连接检测的部位。
3.8原始记录清晰明了,数据记录或更正规范检
测项目、测点部位名称应分类标识清晰,检查情况、测试数据、绘图和计算等应在产生当时予以记录; 适用时,读数值应订正为测试值,并注明订正值; 采用电子记录方式的,在错误处划横杠,在更改栏填入更正数据。
3.9检测作业( 包括安全作业) 熟练、规范,基本要素无遗漏
检测人员检测作业熟练、处置得当,包括安全操作。有些难于检测的特殊情形下,必检且能检的要素不得遗漏。
3.10操作使用检测仪器熟练、得当
现场检测人员能够熟练操作使用主检仪器,测量准确、排除干扰方法得当。当出现电磁、静电、地下杂散电流、检测对象漏电等干扰情况下,能够准确判断并排除干扰,测量出真值。
3.11使用加长线测试时,放线顺直、测试值经过线阻订正
使用加长线测试工频电阻或直流电阻时,除测试仪器本身能够自动订正外,需进行线阻订正,将读数值订正为测试 值。线阻必须测量确定,不能估算。
3.12计算方法、分项( 类) 评定及建议标准值采用正确
需要用到的计算方法主要是接闪器保护范围计算( 通常采用滚球法,A 类输配电设备、设施采用折线 法) 、工频接地电阻与冲击接地电阻换算和测试数据的数值修约等。分项(类)评定和建议采用标准值是指防雷、防静电相关设计、检测的规范、标准中为各种参数设定的极限值。
3.13适用时对测试参数进行换算或数值修约
当测试的参数值超过标准值不多时,可按规范的规则进行数值修约( 测试时已修约的不得再次修约) ,用数值修约比较法进行判定。标准值为冲击接地电阻值的,现场测试的工频接地电阻值应换算为冲击接地电阻值再行判定,否则可能会导致相反的结论。
3.14结论对不合格项情况描述明确
描述应指明位置,用词准确、清晰,例如锈蚀应有程度描述、连接不良应有状况描述、参数测试值超出应有标准值说明等。
3.15综合结论作出完整、正确评判
分析检测报告所载检测项目的完整性情况;分析检测采用的技术方法合理、适当,检查要素记载的信息描述明确; 使用加长线检测时,放线顺直,测试值经过线阻订正,适用时,测试参数是否进行换算或数值修约等情况; 分析评估各检测要素的测试数据是否准确,与正确采用的标准值进行比对; 对检测报告记载的检测项目分别作出实质性评定。
3.16建议合理、明确
建议可结合检测报告检测内容和结论、原始记录记载进行判断。基本要求: 整改意见应根据检测结论中不合格项,分别提出; 改进意见要有论证,在检测报告或原始记录要有记载,并有改进的必要和空间; 采用的技术要科学、合理,并符合现行、有效相关技术规范。
3.17检测报告与原始记录所载数据一致
检测报告所载信息是直接引用原始记录或按照一定规则计算或推导出来的。检测报告中每个直接引用数据必须在原始记录中有明确记载,并且一致。
3.18检测报告组成要素齐全、规范
评价检测报告组成要素齐全与否,参照规范中第4.8.3条规定的a) ~ m) 十三项内容;评价编制是否规范,参照规范相关要求。
3.19检测报告与原始记录签字规范
检测报告和原始记录中要有参加该项目现场检测人员至少两人签字,并且一致,能够识别;检测报告要有关键技术岗位签字人签名,并且与关键技术岗位签字识别表一致,能够识别。
多年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质量管理和考核工作实践中,主要经验有两点: 对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是必要的,克服和消除了上述质量控制要点中存在的问题,检测质量可以得到保证; 在检测过程的各个环节实行专业分工的方式进行,质量控制的效果较好,检测质量比较统一。